市级动态

    固本强基 协调发展 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

    时间:2013-07-09
    道里区总人口92.4万人,其中妇女45.5万人;辖4个镇、19个街道办事处,42个村、109个社区。道里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工作,把妇女工作纳入到全区大党建格局之中。道里区妇联抓住国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契机,选准参与社会管理切入点,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职能,推动了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r\n 一、整合资源,构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格局\r\n 我们充分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构建了形式多样、队伍多元、工作社会化的妇女工作管理新格局。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全区纵向妇联组织组建率达100%,并在全区8个区直委、办、局建立了妇委会;在全区187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妇女组织,按行业和类别成立托幼组织联谊会、商会、餐饮协会等39家,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集贸市场、餐饮服务等地及流动妇女集中居住地,建立妇委会。同时不断创新妇联组织形式。成立了 “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建立了“外来嫂平安之家”、“姐妹互助队”,构建“1+X”妇联组织形式,各类妇女组织800多支,拥有会员5000多人;在农村建立村妇代会+基地+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妇女组织,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干部队伍多元化。全区23个街、镇均设专职妇联主席职位,19个街道妇联均设正科级领导指数。100%的社区(村)妇联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均进入“两委”班子,并且,为街道社区配备了36名妇联协管员。三是阵地建设资源化。全区151个社区(村)均设立了妇代会(妇联)办公室、妇女之家、妇女法律维权服务站、家庭暴力投诉站等妇女活动阵地,为妇女工作和活动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r\n 二、创新载体,拓展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领域\r\n 一是活化载体形式,搭建妇女参与平台。全区25504名社区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庭院、楼道、家庭,成为2012年开展“做最美女性、建文明城市”、 “关爱自然•低碳生活节约行动” 、“弯弯腰、伸伸手,我与文明同步走”、“我是文明风景线”、百万志愿者助邻里、爱国歌曲大家唱激情广场等活动的主要力量。全年为百姓服务800余次,得到广泛赞誉。举办了“哈尔滨市做最美女性、建文明城市,巾帼文明岗在行动”道里区推进会,通过专题片《旗帜飞扬》--“道里区巾帼文明岗活动纪实”,展示了全区“巾帼文明岗”在各行各业所取得非凡成果。依托社区图书馆、健身队伍、文艺团体开展各类健身、读书、娱乐等活动,不断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二是创新载体模式,搭建“八位一体”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区街、镇和两新组织中建立了153个妇女之家,将服务职能拓展为“参政议政、创业就业、教育培训、调处纠纷、身心健康、帮扶救助、文体娱乐、居家服务”八项内容,搭建了一个全方位服务妇女的工作平台。先后接待了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省妇联副主席刘睦终及全省各市(地)妇联主席、组织部长对我区“八位一体”--妇女之家工作的视察,陈秀榕主席对“八位一体”—妇女之家工作模式,妇女和家庭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道里区妇联在省妇联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目前,全区有25个省级标准化“妇女之家”。我们又项目化运作,投入5万余元,为5个 “妇女之家”配置了设备。2012年,通过“下基层、访妇情”活动,为妇女群众和基层组织解决实际问题823件次,惠及妇女人数1706人;为妇女和基层组织提供物资帮助58200元;为妇女和基层组织协调发展项目2个。安置下岗人员2870人,为399名创业妇女提供小额贷款3792万元,新建市区级巾帼示范基地6个,举办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新型女农民1000人。举办家长培训班164期,培训家长近万人。三是注重载体特色,搭建关注民生的平台。区妇联与区慈善基金会、贾秀芳资金联合,2012年救助贫困妇女儿童1315人,发放救助资金55.7万元。我区有外来务工女性2562名,贫困流动人口295户。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妇女的管理与服务,在14个外来嫂平安之家建立了完善的外来流动妇女档案。根据社会需求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技能培训28场次,并向用工单位输送务工妇女400余名,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难问题。并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发放宣传册、“维权联系卡”各 500余份, 保障外来妇女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维护。同时还为190名流动妇女进行了健康体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流动妇女健康知识讲座,120名流动妇女听了讲座。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同”服务。在“三八”、“六一”、“十一”等节日期间,通过“贾秀芳资金”出资5.67万元救助贫困流动妇女及留守流动儿童411名。区妇联又通过项目化运作,筹资投入2万元新建2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更多留守儿童提供了活动场所 。四是发挥载体功能,搭建维权保障平台。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新“村规民约”增19条维护妇女权益条款,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性别平等意识,加强了妇女权益保护。组建由85名人员组成的代理员队伍,开展信访代理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化维权网络作用,积极开展筑网行动。区妇联全年接待来信来访来电51件次,结案率98%。筑网行动单位共接待来信来访咨询投诉121件,解决问题103件,法律援助136人,普法宣传178次,受众人数22264 人。五是丰富载体内容,搭建网格化平安建设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功能,搭建平安家庭建设平台,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普及,禁毒宣传,帮教问题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融入基层总体工作中。同时,注重典型的选树和引领作用的发挥及居民文化生活的开展,使我区平安家庭示范街道建设达到“五无”的目标。2012年,在开展平安月、普法等宣传及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活动中,发放宣传品1万余份,法律知识讲座100余场, 25起家庭暴力案件得到了及时制止;评选上报“五好文明家庭”10户;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演出20余场,评选出优秀家庭40户;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出现踊跃参加社区活动,人人为平安建设出力的喜人局面。 \r\n 三、长效管理,完善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r\n 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服务保障机制,使妇女工作充满活力。一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区委先后下发了《社区、农村党建工作要点》、《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同时,联合区公、检、法、司、人保、民政局等部门均建立了妇女维权机构,搭建了社会化维权的工作平台。全面完成“筑网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妇女工作由被动配合向主动作为转变。二是建立典型引导机制。以广大妇女满意度为标准,每年组织开展 “五好基层妇联组织”、零家庭暴力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创建活动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参与社会化管理的能力。三是建立制度约束机制。区妇联为基层妇联组织建立了教育培训制度、帮扶救助制度、文体活动制度、经费管理制度、代表联系制度、信访接待制度、评比奖励制度,让基层妇联组织活动有章可循。 \r\n 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r\n 区(县)妇联人员少任务繁重;同时,基层妇联干部兼职过多(街、镇及社区、村妇联干部平均每人至少兼三职,而且流动性大。在村(社区),妇代会主任大部分精力是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低保等工作,容易造成对妇联工作热情不高,协调、调研、督查、服务工作的不到位),待遇不高,流动大、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妇联工作的发展。\r\n 五、对策及建议\r\n 1.请相关部门协调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编制,解决兼职过多问题,加强基层妇联干部培养选拔的力度,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n 2.提高妇联干部待遇。基层妇联干部工资过低,尤其是村妇代会主任,基本上是误工补工,每年3000元—5000元不等。\r\n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