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区妇联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的工作情况汇报
南岗区辖区总面积182.8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其中妇女57.9万,儿童16.7万,家庭34万户。近年来,南岗区妇联按照市、区关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争当排头),实施“五项工程”(即:素质提升、巾帼创业、权益保护、和谐家庭、固本强基),突出“三个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职能优势,掌握妇女所需,发挥妇联所能,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彰显妇联组织特色,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
2012年,南岗区妇联先后荣获了省妇联系统“妇女工作创新奖”、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市“三八”红旗集体、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市孤困儿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中妇女维权工作已得到全国妇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进行交流。2012年,先后迎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中央党校性别研究所所长李慧英和省、市的专题调研。2012年,荣市街道三姓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工作经验收录在《全国基层妇联组织典型案例汇编》。今年3月21日,迎接了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对“外来嫂平安之家”创建工作的视察指导。今年5月16日,《中国妇女报》对三姓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给予了大篇幅报道。
(一)突出“组织建设”这一重点,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妇建,抓好基层组织的巩固、延伸和拓展,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一是加强“妇女之家”建设。建立健全各基层妇女组织,在机关、街道、乡(镇)建立妇女组织32个,在社区建有“妇女之家”140个,使妇联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巩固健全,基层妇联全面实现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硬件软件设施。二是推进“两新”组织领域妇女组织建设。通过采取“建、联、挂、靠”的组建模式,深入推进在非公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商务楼宇建立妇女组织,在松雷集团、东方集团等144个非公企业中建立了妇女组织。三是搭建推动优秀妇女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南岗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女人大代表有63名,占区人大代表总数的19.7%;南岗区第十二届政协女委员有96名,占委员总数的30.7%;区二级班子女干部有178名,占二级班子领导干部总数的42.3%。今年6月,由区妇联发起成立南岗区女企业家协会,搭建女企业家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机关、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和“两新”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困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妇联工作进一步提升水平;引导妇联干部重心下移,把力量放到基层、把心思沉到基层,增进与妇女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解决妇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突出“源头维权”这一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南岗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注的大事,发挥妇联组织在反映妇女诉求、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职能优势,从广大妇女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源头维护,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安全网络。编制了南岗区新一轮《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规划》充分考虑到南岗区作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民生发展幸福指数指标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19项指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区级各部门及社会组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维权网络,共同开展妇女维权工作,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实施。建立了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筑网行动”成员单位联合处理妇女维权案件的制度。以南岗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成立南岗区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在南岗区法院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庭,在检察院成立了妇女维权公诉组,在劳动局成立了妇女维权仲裁庭;发动律师事务所与社区联合,在全区140个社区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外来嫂平安之家、社区姐妹港湾,并组建了党员巾帼律师服务队;全区26个派出所在全省率先成立南岗区家庭暴力投诉站,向遭到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发挥优势,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南岗区妇联突出“家庭主阵地”,以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三八”维权周宣传、“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安全防范、健康文明、和睦相处意识,以建设“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深化拓展家庭创建内容和领域,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道德、美德水平,引导她们促进家庭和谐、带动社区、村(屯)和谐、服务社会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南岗奠定坚实基础。组织开展了法律培训活动8次,参加人数1500人,发放宣传品1300份,接待咨询人员67人。三是建立“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站”,拓展妇女诉求渠道。南岗区妇联在全区20个街道、乡(镇)、14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由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有信访代理员177名。创新了妇女维权工作模式,推行信访代理制度,建立了信访代理员代替上访妇女反映问题的妇女维权工作新模式。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做到“四有”、“六个统一”,即:有经费、场地、电话、电脑等工作设施;统一制作悬挂标识牌、统一进行代理员培训、统一制定各项制度、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信访代理流程、统一图版上墙,规范社区操作;深层探索“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站”的功能内涵,通过实施维权、就业、助困,让社区“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站”成为帮助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坚强阵地。截止目前,信访代理工作站接待受理了51个信访事项,已办结11个,其它的40个信访事项正在处理中。
(三)突出“帮扶救助”这一重点,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南岗区妇联紧紧围绕社会民生,发挥妇联组织在整合社会力量资源,扶助弱势妇女儿童群体方面的优势,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系列惠民利民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主动参与特殊群体救助。南岗区妇联建立了贫困母亲、单亲母亲、贫困单亲母亲、空巢老人、流动留守妇女、流动留守儿童、智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数据库7个,采取妇联+巾帼志愿者+爱心人士等模式,走访慰问空巢老人1000余人,帮助贫困家庭200余户600余人;募集社会资金开展“走近你•温暖你”为主题的对贫困家庭子女、流动留守儿童、智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资助系列活动100余场次,发放助学款50万余元。二是主动参与妇女需求服务。南岗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域广大妇女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家庭教育需求,组织“东方爱婴”巾帼教育志愿者服务队连续多年开展公益讲座,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组织法律、医疗、教育等方面巾帼志愿服务队分别深入农村、社区及辖区企业,集中开展妇女维权法律咨询、免费义诊、家教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参与活动45536余人。三是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一年来,区妇联组织注册巾帼志愿者5.1万余人,列全市八区之首,组织巾帼服务队200余支。开展了巾帼志愿者培训,建立了活动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文明出行·关爱生命”文明劝导活动、“全民动手·洁净家园”、“维护权益·和谐稳定”、“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建立了20所冰城女性学校,开展各类女性讲座;开展“读好书,做书香女人”活动;举办了南岗区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评选了首届十大特色文化家庭,组织了首届家庭才艺大赛;评选了首届十佳巾帼行业明显和十佳巾帼创业之星等等,通过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四自”精神,提升自身素质。
二、存在问题
1.组织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夯实。妇联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最为艰巨的街道、乡(镇)妇联,只有一名兼职干部;社区(村)妇代会主任多数是兼社区书记,这种妇联组织机构的设置,使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工作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同时,“两新”组织妇女工作尚有较多“空白”,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妇委会工作仍遇到不小的阻力,推进缓慢。
2.政治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社会的有些层面对妇女重视不够,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识不到位,某些部门领导虽然思想上有认识,具体工作中却摆不到位置。妇女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还没有真正做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妇女的政治权利无形中被削弱,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会减少。广大妇女希望有男女平等政治权利和发展权利。
3.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妇女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妇女干部需要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南岗区妇联积极探索、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新实践,在政府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强化参与职能,不断加强妇联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参与的层面,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等多方面引导妇女参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组织网络,组织引导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参与妇女儿童工作,巩固和扩展基层妇女组织,加强与各类妇女社团、团体会员间的联系和指导,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完善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建议提高妇联干部待遇,把落实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制度化;加强妇联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学习、创新和协调的能力建设,引导妇女干部树立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妇联工作群众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平。
二要注重源头参与。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为女性平等地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实现基本国策进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成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利用妇联组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建议对女性的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农村留守流动妇女权益保障等问题尽快立法,从源头上解决妇女问题。
三要深化民生服务。要全力推动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妇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重点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留守(流动)儿童、空巢老人、下岗失业妇女、失学女童、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建议构建妇女群众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把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矛盾解决在基层,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
总之,妇联组织只有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积极拓展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和领域,才能在全市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