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建立“外来嫂平安之家”
没有平安的环境,哪能留住外来姐妹
5月10日,哈尔滨下了一天的雨,街上的行人比往常少了很多。
这天下午2点,在南岗区大成街滋味馆饭店做服务员的徐佳佳趁着饭店客人少的间隙时间来到了三姓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
今年刚满十八岁的徐佳佳是从吉林省榆树县农村来哈尔滨打工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出来打工时,父母告诉她:女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困难要找警察和妇联。
徐佳佳打工的饭店紧挨着三姓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当她知道这个专为外来务工妇女创办的“外来嫂平安之家”时感到非常亲切,她也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据“外来嫂平安之家”创办者,三姓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丛晓薇介绍,三姓社区是哈尔滨市中心的老式居民区,具有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特点,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从事服务行业,其中“外来嫂”占有很大的比例。
2011年,社区人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辖区“外来嫂”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简陋、业余文化生活简单,邻里之间很少走动。由于不能融入城市生活中来,有的“外来嫂”出现了性格孤僻、心理抑郁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她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南岗区妇联主席陈琳告诉记者:为了留住这些外来务工妇女,让她们充分享受到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三姓社区妇联成立了由社区妇女干部和部分外来妇女共同组成的 “外来嫂平安之家”。
三级妇联干部把“外来嫂平安之家”相关材料送到了外来嫂工作单位和家中并向她们承诺:有困难找“外来嫂平安之家”,“外来嫂平安之家”就是外来妇女之家。
彭爱荣来自双城市农村,她在辖区内一家饭店打工试用期满,饭店老板没有留她并扣留了她一个月的试用期工资。带着委屈和试试看的心里,她找到了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说明了情况。
社区妇联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和劳动监察部门沟通,很快就解决了饭店扣留的工资。
“外来嫂平安之家”为外来打工妇女讨要工资的消息一经传开,辖区内妇女喜笑颜开,她们感觉自己的腰杆直了。
丛晓薇告诉记者:外来务工妇女大都有一种自卑、抵触和不信任的心里,她们很多人不愿意和城里人沟通和来往。
如何取得外来妇女的信任,如何真正让“外来嫂平安之家”发挥作用,三级妇联干部决定从加大服务力度入手,真心实意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管国伟在一家饭店打工时,自己所有的衣物、被褥被水淹无法继续使用。 “外来嫂平安之家”知道消息后,立刻组织人员进行了帮扶活动,她们为管国伟捐助了衣服和1000元钱,暂时解决了她生活的难题。
管国伟激动地说:我来城里打工无亲无靠,没有想到“外来嫂平安之家”帮助了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城里人的温暖和善良。
李东焕是一名鲜族人,来自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几年前,她在三姓社区开办了一个烟酒专卖店。去年,两个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户口不在本地,上学遇到了困难。
李东焕来到“外来嫂平安之家”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教育部门取得里联系,两个女儿顺利地在南岗小学就学。
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三姓社区“外来嫂平安之家”采访时了解到,她们不仅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多种服务,还注重提高外来妇女的文化文明素质。
三姓社区为“外来嫂平安之家”辟建了24平方米图书阅览室,提供各类图书万余册,免费向外来妇女开放;她们还组织进城务工妇女和她们的孩子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和赵一曼烈士陵园,对她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与此同时,她们还提高外来妇女的家庭教育意识,依托“外来嫂平安之家”创办了外来务工妇女学校,先后举办如何使孩子适应城市生活、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等16期讲座,增强了进城务工妇女的现代教育意识。
“外来嫂平安之家”注重提高外来妇女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组织外来务工妇女开展“热爱第二故乡,创业建功在岗位”活动,参加趣味运动会、“缔结邻里情”、“逛新城”等活动,使外来务工妇女逐步感受到城市的温暖,真正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当中。
王春艳、迟秀梅在辖区卖水果,亲属给她们联系了其他地点好、销售旺的地方,她们舍不得离开三姓社区。
她们说:我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我们在这里心安、理顺,日子过得舒服。
哈尔滨市妇联主席杨杰告诉记者:现在这些外来妇女都成为了社区活动的骨干,社区组织的公益、文体活动都可以见到她们的身影,通过“外来嫂平安之家”这个平台,她们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城市生活中。
哈尔滨市南岗区三姓社区创建“外来嫂平安之家”的作法得到了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2011年12月,该社区被全国妇联授予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今年3月21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在该社区调研时,对她们创建“外来嫂平安之家”为外来务工妇女服务的作法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