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发挥优势 积极做好妇女参政工作

    时间:2013-09-22

    哈尔滨市维护妇女权益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之六

     

    创新机制 发挥优势

    积极做好妇女参政工作

     

    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员会

     

    近年来,香坊区强化妇女参政工作,不断完善妇女工作机制,把一批业务精、素质好、能力强的妇女选任到重要工作岗位,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目前,全区共有女干部860名,占干部总数的47.4%87个区管二级班子中有77个配备了女干部,占88.5%。妇女参政比例逐年提高,作用发挥日渐明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妇女参政工作提供保障

    政治权利是妇女六大权益的重要部分,参政权则是政治权利的中心内容。区委高度重视妇女参政工作,抓好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为推进妇女参政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在年初部署全年工作时,优先考虑妇女的特殊利益和发展需要,把妇女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分析妇女工作,切实解决妇女工作中实际问题。在选拔干部时,对妇女参政工作做出统筹安排。二是做好政策宣传。在全区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女性参政的政策法规,明确妇女参政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特殊优势和重要作用,提高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对妇女参政工作的认识,营造广泛吸纳妇女参政的良好环境。三是抓好责任落实。我区制定了《香坊区妇女发展规划》,召开专项妇女工作会议,对规划中确定的政治权利的每项措施、每个项目明确责任主体,逐项分解落实。目前,在全区各级各层面组织中,女性的比例较前几年均有提高。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41%19.24%27.2%,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分别为28%96.6%

    二、完善制度,确保妇女参政政策执行到位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选拔任用女干部作为推进民主参与及监督、实现男女政治平等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女干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女干部选拔使用相关政策,使妇女参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进一步突破传统观念,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选人,扩大女干部的来源,挖掘女干部的优势,大胆使用优秀的女干部,使她们人尽其才,发挥所长。一是在班子构成的比例上,提出区直部门配备女干部的领导班子数不低于80%,处级女干部比例不低于40%,各单位后备干部比例不低于45%。目前全区63个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有51个,占总数的80.9%;副处级以上女干部201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42.1%;全区353名后备干部中,女干部有172名,比例达48.7%。二是在正职干部比例上提出女干部正职要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目前全区现有120名正职干部中,女干部有41人,达到34.2% 。三是在基层主战线选任女干部。在全区20个街道办事处中,女干部任党政“一把手”的达到14个,占总数的75%。其中女书记10人,女主任4人。在“三镇一乡”中,选任乡镇女书记1人,女镇长1人。

    三、多方培养,努力提高妇女参政能力水平

    近年来,我区注重组织培养,加强业务培训,评选优秀典型,激发女干部、女企业家、女模范人物的责任意识和工作干劲,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妇女在推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专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我区举办了形势任务教育辅导班、妇女干部培训班、香坊女性大讲堂,创办了10所冰城女性学校,重点就党的十八大精神、市区新目标新战略、提高工作执行力、女干部如何对待家庭和事业等内容进行培训。开展了“女干部学科技、学礼仪、读好书”和“创业创新、巾帼成才”教育活动。两年来培训各层次妇女近万人次。二是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能力。我区根据女干部队伍实际,把年纪轻、素质高、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女干部放到基层一线补课,把基层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女干部交流到区直机关任职,将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女干部进行横向交流,有效地丰富了女干部的任职经历。今年把5名优秀的女干部输送到省、市对口部门挂职,安排12名机关女干部到基层锻炼。两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任务,先后选调了40余名女干部到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征收拆迁、信访维稳等情况复杂的环境和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三是通过评选典型示范引领。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农村女致富带头人”、“最美女性”等评选活动,在广大妇女中,涌现出一大批恪尽职守的人民公仆、拼搏奋进的创业女杰、勇攀高峰的知识女性、引领风尚的道德楷模、大爱无疆的杰出母亲。同时我区还积极为女企业家搭建平台,推荐她们担任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近百件。在全区各级岗位上,广大参政妇女发挥优势,各显其能,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