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不懈奋斗

    时间:2013-07-30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不懈奋斗

    ——林铎同志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21229日)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全面总结2012年工作,认真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坚持不懈地推进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2012年工作简要总结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工作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推进新跨越,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6.5%

      (一)突出产业项目建设,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立足长远,积攒后劲,大力招商引资,提升开发区载体功能,实施了241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88亿元。实行领导包保等多项举措,全力抓工业、遏下滑、保全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左右,食品产业成为首个超千亿产业。努力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值预计实现2942亿元,同比增长20%。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华南城、富力江湾、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哈尔滨,第三产业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增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畜牧业产值连创新高。预计10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县域经济成为带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立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首次发行集合票据,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预计非公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2%

      (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43元,同比增长19.1%。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3%以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0所,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79所,资助贫困学生6.6万名,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10所县(市)医院的升级改造,双城、五常、延寿等8所县(市)医院通过二甲医院以上评审,群众看病负担减轻,就医条件改善。将符合条件的“农林四场”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统筹范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竣工各类保障房5万余套,1.6万户群众享受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超额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6万多户农民喜迁新居。启动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涌现出道里区“中心社区”、五常市“1 3 N”综合服务管理模式、通河县“包村驻村”和延寿县“大调解”等一批创新经验。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刑事、治安案件发案量和火灾、交通事故量大幅降低。源头治理信访案件水平显著提高,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安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及时妥善处置“8·14”辽阳街路面塌陷事故、“8·24”道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舆论事件。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功能持续提升。科学修改城市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以及群力、哈西、哈东区域建设稳步推进,团结、王岗等20个试点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2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持续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三环路南部联通线、主城区跨区跨线衔接等路桥工程,依兰松花江大桥主体合龙,超额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强化路桥维修养护,城乡路网进一步畅通完善。哈大高铁投入运营,地铁一号线通车在即。更新600台大容量新型公交车,完善首末站等公交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首批创建城市。启动哈西群力联络空间建设,辟建以“冰城琴韵”主题雕塑为标志的万米友谊公园,完成友谊路等4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合力推进“拆违”工作,拆除违章建筑370万平方米,城市形象和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各类管网建设改造,兴建一大批水、电、气、热,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综合整治大决战,城市内河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加大城乡接合部和出城口整治力度,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加快小林地和特色园林景区建设,城乡更加整洁有序。

      (四)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软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创城”活动,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列省会和副省级提名资格城市第三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位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八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谢尚威等道德楷模,形成了“哈尔滨风尚”。大剧院、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关东古巷等项目开业运营,印刷产业文化科技园区开工建设,平房动漫基地成为全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市广电局与电视台、电台分设,组建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哈尔滨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市属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成功打造“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城市品牌,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0.5%,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谋发展惠民生能力不断提高。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全面提升。完善市委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规则,“正派政绩”用人导向进一步树立,选人用人公信度、组织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带头人”队伍建设顺利推进,涌现出张宝金等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积极推动高新区、经开区和哈东新城“人才特区”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继续实施“政风建设年”,启动创建首善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在国内率先颁布实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推进“一把手”权力监督,开展“维护制度严肃性”警示教育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处分党员干部566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强化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推进“五监督一保障”专项治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跟进监督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发挥统一战线优势,调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各方面社会力量,营造了谋发展惠民生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为哈尔滨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历史性新机遇。

      一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利于我市更好地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快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闯出振兴发展新路。

      二是同步推进“新四化”的战略机遇。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我市依托大城市、大农村和大工业、大农业基础,在扩大内需与发展实体经济上有新作为,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科教优势,高效配置和集成创新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把资源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四是沿边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我省沿边开发开放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我市申请辟建综合保税区的进程,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对俄开放高地,全面释放对内对外开放活力。

      五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我市依托幅员面积广袤、生态类型多样的优势,积极争取农业、林业、水利、矿产等领域的生态补偿政策和专项扶持,加快松花江流域治理和湿地保护开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迈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要深刻把握哈尔滨在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辩证的思维审视我市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紧紧抓住这些重大机遇,紧跟国家相关政策举措,做好超前谋划和对接工作,努力培育创造发展新优势。经过全市人民和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哈尔滨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只要紧紧抓住并用好用足新的战略机遇,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和省委对我们的新要求,是一千万哈尔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责任重于泰山,时间刻不容缓。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并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再过四到五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提前达到或超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领先于全国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省委对哈尔滨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新要求,这是引领哈尔滨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需要三五十年的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必须以现代化、国际化的理念和视野,高水平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设计,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实现经济基础、城市功能、文明程度和国际影响更大提升,努力向产业强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迈进。

      必须清醒地看到,哈尔滨当前发展中仍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体制机制相对落后,社会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要努力解决发展缓慢、发展不足的主要矛盾。与同类城市相比,哈尔滨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基础弱、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足千亿的城市。要加快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和“两个同步”,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把精锐力量向招商引资集中摆布,把要素资源向产业发展集中配置,加快形成新的增量。

      要努力解决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优的问题。我市传统产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不高。必须在加快发展中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要努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我市仍处于制度性障碍突出阶段,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创新驱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都不够顺畅,改革创新正值攻坚期。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新体制活力。

      要努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机关部门壁垒森严、各自为战,难以统筹和协调;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领导和服务群众的功能缺失;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思想僵化,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缺乏与履行职责相应的能力,有的甚至消极腐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能力,加倍埋头苦干,奋力攻坚克难,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综上分析,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继续坚定实施新战略,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着力加快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和循环利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奠定基础。

      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56%

      三、2013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按照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完善措施,努力推动哈尔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始终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实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实力增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固树立产业立市、强市、兴市的发展理念,落实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扩容增量,在食品产业超千亿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产业向千亿规模迈进。培育壮大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更加注重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打赢产业项目攻坚战,确保项目谋划生成、开工、推进、竣工投产和投资目标完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全市产业项目大招商方案,全方位开展板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使2013年成为产业大引进、投资大增加、项目大开工的一年。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承载力。发挥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化、集聚化、特色化,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26个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要达到55%。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八大产业,培育乳制品、畜牧产品、禽类产品三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打造双城食品加工制造示范基地等10个加工基地,壮大双城雀巢、宾西牛业、工大奥瑞德等50户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哈工大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全市要围绕“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构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城关镇、中心镇、中心村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要完善大哈尔滨空间规划布局,以松北、哈南、哈西、哈东及中心城区空间拓展为载体,实施“五片、十镇、百路、千网”城建重点工程,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城市格局。加快县(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完善城镇体系布局,加大中心镇规划修编力度,切实提高中心村规划覆盖率,并科学有序实施。要加快产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特色镇。推动尚志、方正和通河次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巴木方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农村公路及路网建设,启动木兰松花江大桥等建设项目,实现城乡区域联通。推动双城市和道外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启动实施“百镇提档升级、二十镇试点引领”工程,打造成高子镇、团结镇等10个样板镇。开展整乡(镇)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每个县(市)至少安排一个试点乡(镇)进行推进,启动实施亚布力镇、依兰镇、拉林镇等一批城关镇、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以中心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撤屯并村、旧村改造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建设美丽乡村。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把推进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高产高效优质,稳定300亿斤粮食产能;推进主辅换位,抓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增加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力争实现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推进哈南等4个农机产业园、约翰迪尔等7个农机大项目建设,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综合机械化程度。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五常、双城等五大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集中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植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我国对俄合作战略升级和沿边开发开放带建设的有利契机,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和投资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对俄合作,建立航空货运大通道,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实现对俄进出口及对俄投资快速增长。继续深化国有产权改革,发挥各类产权交易中心在配置要素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交通集团和文化旅游集团,提升哈投、城投、水投、市政、地铁等集团运营水平。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革公共财力配置方式,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扶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在政治建设上取得新进步。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破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现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协商民主程序,发挥人民政协主渠道作用和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增强各种行政决策和行为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完善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制度机制,依法处理各种行政争议和利益诉求。加强政法工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保证地方法规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解决矛盾问题能力,培育人民群众法治精神,营造社会法治环境,改善社会法治秩序。

      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党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健全落实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支持和鼓励城乡居民在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提高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健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丰富和增强基层各类组织的自治功能,发挥各类基层组织在管理基层事务、维护群众利益、扩大群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为标准,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结合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优化行政资源,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形成发展合力。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匹配事权和财权。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估制度体系,保证政府运行质量和效率。完善与媒体和网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掌握主动权,增强政府公信力。

      (三)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文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城市特色和品牌,建设文化名城,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着眼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治理公共环境、整顿公共秩序、开展公益活动、纯化公共关系,着力在形成品牌、打造亮点、扩大影响上下功夫,抓重点带全局,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展所长,各尽其力,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哈尔滨城市精神和“哈尔滨风尚”,广泛开展“感动哈尔滨人物(群体)”、“十佳公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等重要活动。依托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一批特色实践载体,加强未成年人及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动道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围绕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完善投入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快建设各类基层文化设施,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建设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文化艺术场所。全面推进各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精心打造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重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科学规划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冰雪文化、音乐文化、欧陆风情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和拓展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大世界、冰雪大世界、数字出版基地、手机动漫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个省级园区和基地的规模效益。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发展文化经贸,加快培育对外文化贸易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探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实行绩效工资,探索党报党刊和电台电视台宣传与经营相对分开的有效途径,增强发展活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加快培育报业集团、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演艺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演艺、影视、出版、会展、文化旅游等文化市场。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进文化创新团队建设。

      (四)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持以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等群体开展创业就业工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加大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精心办好首届哈尔滨创业博览会,打造我市就业服务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好保障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万套,民生尚都、陶瓷小区、征仪小区等示范小区全部建成入住,加大农村地区泥草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加强物业管理,加快实施老旧住宅整治、闲置锅炉房改造、住宅小区环境治理等惠民工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百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首批重点打造20所特色学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城镇、城区薄弱学校以及困难群体倾斜,妥善安置6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确保基金安全。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一批区、县(市)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车辆更新和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合理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网络;继续推进地铁工程建设,保证地铁一号线2013年下半年投入营运;完善哈西客站客运交通枢纽工程,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隙链接,打造“公交都市”。加快城市主干道的网络建设,系统实施百项道路交通工程,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加快形成新老城区贯通、内外衔接顺畅、主次干道互补、动静交通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建好路网连通路,建设辐射自然村、屯的客运网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源网规划,统筹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等公共源网设施建设,加大老城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加强城市拓展区、新兴经济区源网扩容发展、配套延伸,完善城市源网地理信息系统,提升源网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路桥维修养护、街路清扫保洁力度,提高城区灯饰亮化景观效果,完成“数字城管”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统筹协调体制,按照现代化、法治化、精细化、长效化标准构建大城管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完善落实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推行和创新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服务。构建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体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完善“大调解”等矛盾调处机制,强化基层源头治理、未访化解、初访调处的责任和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坚持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重点抓好交通、消防、生产、食品药品和特种行业等方面安全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创建“平安哈尔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五)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珍爱大江大河、耕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发展的关系,把保护环境和生态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设美丽哈尔滨。

      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耗能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完成3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解决电力、水泥行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确保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3.2%0.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大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加快推进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阿城表面处理加工园区和双城中海油生物有机能源项目等建设。认真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深化规划环评,推动落实化工、石化和危险化学品专业园区选址和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泥处置率分别提高到95%85%50%

      保护自然生态和城乡环境。进一步修订编制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抓好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确保2013年底前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标准。改善市区空气质量,整合供热资源,力争完成市区分散燃煤小锅炉拆并改造任务,推广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扩大市区“黄标车”限行范围,加大淘汰力度,适时发布PM2.5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垃圾等污染防治。加强对磨盘山等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抓好“北国水城”、“百里生态长廊”和“三沟一河”整治工程建设,坚持以支促干,重点解决阿什河、呼兰河等流域污染问题,完成“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年度任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连片整治项目30个,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协调。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加大城镇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有效的重大污染事故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质,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四、2013年党的建设重点工作做好

      2013年各项工作,必须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深入扎实地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能力和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一)建设能力过硬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增长学识、见识与胆识,尤其要加快提升谋划发展思路的能力、推进产业和项目建设的能力、突破瓶颈制约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讲忠诚、能干事,注重选拔那些观念新善谋事、敢担当勤干事、能落实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加大党政正职等重要岗位的差选、比选力度,确保优中选优。注重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中考察识别干部,探索实行德的一票否决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力。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推进市区县(市)干部交流,加大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渠道。配齐配强市属企业领导班子。采取专题培训、“拉练式”培训、双向挂职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市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将党的工作落实到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的具体实践中去。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服务群众的功能。推行五常市新庄村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完善共建式、功能型和区域化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对新出现的各类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依托、挂靠等形式,及时跟进党的工作。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开展非公企业“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把市直机关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推向深入。创新培养选拔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认岗定责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常委会自身制度和班子议事决策、监督检查等制度为重点,健全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体系,增强党委工作的透明度、参与度和实效性。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推进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切实提高党代表的政治理论素质、履行职责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建立和实行党代表提案、参加或列席重要会议、视察、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等制度,创建党代表工作室,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双述双评”活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四)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市委常委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八项规定”,带头执行《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要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脚踏实地抓落实,问题不解决不松手,任务不完成不松劲,目标不达到不罢休;大兴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之风,以不懈奋斗的状态埋头苦干,以奉献不言苦的精神勤勉敬业,以顾全大局的品格团结协作;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包扶县乡促发展等工作,组织和推动干部深入群众,在体察民情中排忧解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完善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深入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建首善机关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作风漂浮、推诿扯皮、不敢担当、不敢触及矛盾、回避问题、不关心群众疾苦、破坏发展环境等不良风气。

      (五)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围绕建设廉洁政治,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牵动,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合力。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中心工作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顶层设计。开展以规范、监督、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规范领导干部行权行为、执法司法行为、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资金使用行为。继续强化对大项目跟进、改善民生、征地拆迁及“拆违”的监督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取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新成效。

      各位委员、同志们,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而不懈奋斗。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