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 激发活力
构建基层妇联组织成员新架构
——南岗区妇联全面完成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破解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不足和组织成员广泛性、代表性不够的问题,南岗区作为哈尔滨市妇联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选拔各行各业以及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里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女性人才到妇联组织中来,形成“专、兼职妇联干部+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基层妇联组织成员新架构。南岗区已于7月15日前全面完成了此项工作,全区18街道、1乡1镇、157个社区、20个村的基层妇联干部由原来的1380人,扩大到3011人。主要做法如下:
一、明确“四个方面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部署推进工作之初,充分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了扩大基层组织成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在我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二是贯彻省、市妇联《关于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的工作方案》精神,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的实际步骤。三是破解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不足,建立来源广泛、力量充实的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四是汇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的有力支撑。此项工作必将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促进妇联组织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
二、召开“三个层面会议”,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工作落实。通过召开三个层面会议,推进工作全面落实。一是在区级层面,6月15日召开了南岗区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区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相关工作。二是在社区层面,召开社区(村)妇联执委(扩大)会议。对社区(村)妇联执委、兼职副主席进行增选。作为省、市、区试点的龙江社区,于6月13日召开了社区妇联四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完成了社区妇联执委、兼职副主席的补选工作,为社区(村)开展此项工作了积累经验;在村级层面,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推选副主任和委员,选定了1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红旗乡东升村,完成了“村妇委会改建村妇联”工作。三是在街道、乡(镇)层面。在社区、村完成此项工作后,召开街道、乡(镇)妇联执委扩大会议,完成街道、乡镇妇联执委、兼职副主席的增补选工作。试点的燎原街道于6月23日完成试点街道的工作任务。
三、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指导基层按照步骤有序实施。按照省、市《方案》要求,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摸清底数。具体做到“三个摸清”,即摸清街道、乡(镇)妇联组织班子成员配备情况,摸清本辖区的优秀女性代表人物分布情况,摸清本辖区女性社会组织情况。二是严格程序。突出把握好“三个环节”。把握好“选”的环节,严格按照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单位推荐、直接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步人选,对初步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组织考察。把握好“聘”的环节,采取专职、兼职、挂职、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在本辖区召开妇联执委会议,由上一级妇联组织颁发任职证书,将选聘结果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妇联组织备案。把握好“带”的环节,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帮助新成员了解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尽快投入工作。三是严把入口。在选人过程中,甄别遴选,优中选优,强中选强,切实把那些热爱妇女儿童事业、热心公益事业、自愿参与妇女工作的优秀女性选聘出来。四是确定数量。按照省、市《方案》要求,根据本辖区妇女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确定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妇联组织成员数量。五是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广场舞队长、女性致富带头人、巾帼文明岗带头人、“三八”红旗手代表、“两新”组织女性带头人、自组织女性负责人和具有法律、教育、调解专长的女性居民,离退休女干部职工等吸纳进来。六是抓好典型。在试点街道和社区完成工作后,及时总结提炼好使管用的工作机制和便于操作的工作模式,以“乘数”效应,推进全区扩大基层组织成员工作。
四、强化“三个保障”,确保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加强领导,为工作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于党建”的原则,加强街道、乡(镇)党委对“扩员”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乡(镇)主管书记担负起领导责任,妇联主席担负起直接责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二是教育引导。各街道、乡(镇)通过召开会议、发布公告、走访座谈等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社区公告栏等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三是指导跟踪。区妇联作为“扩员”工作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好“六个主体作用”,即:组织领导、枢纽调度、沟通协调、监督检查、整合配置、总结推广的作用。同时,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制作了工作流程图、选举办法、选举所需表格等范本供各级选举参考。并在选人、聘用等关键环节,严格督促检查,及时纠偏。
五、实现“八个进一步”,扩员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妇联组织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如:新当选的省委第二幼儿园园长季春红,通过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方式,开展了家长沙龙、亲子沟通互动小组等活动,努力提升社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妇女在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进入各级妇联组织的妇女由过去的“社会人”变成了“单位人”,积极参与到妇联工作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提升。三是进一步增加了各种信息量。妇联组织成员数量的扩大,使信息量进一步增加。通过建立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活动制度、联系制度和责任制度,保持与妇女组织的联系,全面掌握妇女的所思、所想、所盼。四是进一步有利于开展妇女工作。全区兼职妇女工作者积极参与传播文明、植绿护绿、创业就业、调解矛盾等社会管理中来。如:龙江社区中老年舞蹈队队长王展芳,当选社区妇联副主席后,积极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妇女文体生活。五是进一步拓展了妇女创业就业渠道。如:北极村社区的退休干部陈秀萍,当选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后,利用自己创办的“陈秀萍手工布艺工作室”,为辖区10余名创业女性传授手工布艺制作技能。六是进一步调动了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我为妇女群众做贡献”献计献策活动,目前已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七是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依托妇女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化家园社区退休教授杨玉洁,当选街道兼职副主席后,为社区居民开展《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青春防线》等家庭教育知识讲座5余场,听课人数150余人次。八是进一步搭建了关注妇女儿童民生的平台。组建了文化、医疗、法律等20余支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妇女和家庭解决生活、情感等问题300余件。如:新当选的龙江社区执委孙肖彦,发挥情感咨询专业特长,利用学生假期举办亲子咨询活动10余场,破解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各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