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尚志市妇联美丽微课堂 《阳明心学》第五讲责善

    时间:2018-08-15
     尚志市妇联美丽微课堂

    《阳明心学》第五讲责善

     

    牵手圣贤、共致良知。8月14日晚,尚志市妇联美丽微课堂《阳明心学》进入了第五讲:责善。哈尔滨市委党校赵玉晖老师衔接第四讲内容,为大家解读阳明先生关于责善的论述。

    责善,就是劝勉向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当他人有错误的时候,我们要采取中道的态度,要尽自己的忠爱之心,用委婉恰当的方法,使他听了就能接受,明白了就能改正,内心有所触动却不至于恼怒,这才是最好的责善。

    “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如果一上来就揭露他人的过恶,猛烈抨击,令他无地自容, 他就会羞愧难当,恼羞成怒、反而生出愧耻愤恨之心,到了这一步,即使他想放低自己听从劝告,恐怕也做不到了。这样做,就是刺激别人作恶。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因此,凡是攻击他人的短处,揭发他人的隐私,以此来博取正义名声的行为,都谈不上是责善。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常常会批评下属,“致其婉曲”,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用霹雳手段,而是要尽自己的忠爱之心,我们看到对方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给他什么样的方法。在单位如此,我们对家人、伴侣、孩子责善,也要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其有所感而无所怒,内心有所触动,而不至于恼怒。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城和善意,让他听了以后非常感动,而不是恼羞成怒,愿意依照你的意见、愿意把你教给他的方法用上、改进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责善。

    此处,阳明先生有一句话很重要。

    他说:“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攻击别人,但是当别人这样对我的时候,凡是攻击我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啊,我应该感激他才对。 阳明先生这样一个立下大志的人会有这样的心态。听到别人说我们、唠叨我们、骂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怕是不能忍受。从根本上讲,阳明先生就是要我们修炼自己的人格。所以他说,如果有人这样对待我,我要从心里感激他。

    除了如何给他人责善,阳明先生这里别强调了要请别人给自己责善。要请老师、请学习致良知的朋友,给我们照镜子,给我们指出问题。作为初学者,我们要把责善的对象指向自己——“诸生责善,当自吾始”,而不是指向他人。

    阳明先生也谈到,我们如何对老师责善。

    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

    给老师责善,言语直接而不至于冒犯他,言辞委婉又不至于隐晦不明。这需要时时处处都在中道上,需要我们修炼自己的这颗心。

    反复读诵此段,我们会明白,责善,不仅是朋友之道,更是一个重要的功夫。责善有三个层面。

    1.为友责善,就是给他人责善

    责人则明,责已则昏。见别人过易,见自己过难。若能“见善不啻若已出,见恶不啻若已入”,看到别人的善行,就像自己做的一样,看到被人的恶行,也想自己做的一样。这便是一颗忠爱之心,便是真责善。

    “悉其忠爱”是为友责善之根本,“致其婉曲”则是方法。如无“悉其忠爱”之心,“致其婉曲”则近谄媚。最好的为友责善,是成为他的榜样。阳明先生曾对弟子黄修易说“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象是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和他的母亲一直想要害舜,曾经有三次要杀他,结果舜都死里逃生。但是舜并没有因此而痛恨他的弟弟,而是不断地感化他,最后把象感化过来。

    阳明先生说,舜之所以能感化他弟弟象,关键就在于他不去看象不对的地方。如果总想着要去纠正象的奸恶,那他就只会看到象的不对,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低头认错,舜又如何能感化他呢?”

    责善不在于语言之委婉,而在忠爱之真诚。有忠爱之心,言语婉转亦可,霹雳手段亦可,随人点化,不可拘泥。不言之教亦可震惊百里,阳明先生对弟子徐汝佩就有过不言之教,以后我们会学习到。

    为他人责善除了悉其忠爱之外,还要把握时机。阳明先生有个学生叫李道夫,他对心学却深信不疑,并急于推广,阳明先生告诉他说如今圣学失传、圣道断绝,人心陷溺,“如人在大海波涛中,且须援之登岸,然后可授之衣而与之食。若以衣食投之波涛中,是适重其溺,彼将不以为德而反以为尤矣。”就像一个人掉到海里了,在大海的波涛中自身难保。这时候我们应该“先援之登岸”,然后再给他衣服,给他饭食,这样的话,才是对他好。如果这个人在大海中挣扎,你就把食物投人给他,反而会增加他的负担,使他更容易沉溺于海中。他不但不感激你,还要怨恨你。阳明先生给他开出一个方子,面对一个身陷泥潭的人,应该“随机导引,因事启沃,宽心平气以熏陶之,俟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以其说”,应该随机引导,就事启发,以包容平和的心态来慢慢熏陶他,等到他有了感触的时候,再以此学问开导他,就不会让对方产生反感抵触,如此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为君子也不会因爱人之心而受累。这就是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这里谈到“爱人之累”,让我们从一件并不是很大事情中看出阳明先生这种中道,既不是不帮助别人,又不能过急地帮助别人。那么中道如何把握呢?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常常会感叹“爱人之累”。深爱一个人却帮不了他,有的时候自己稍微着急一点,很可能引来抵触,特别是对我们的爱人和孩子。这个中道是圣贤之道,也是可学而至的。就要学着随机导引,因事启沃。

    2.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被人责善,乃至被人恶意攻击,我们要须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有忿恨之心。

    阳明先生说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凡是议论我的人,如果我能从中获得益处,他们就是在砥砺我,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谨慎小心、修身反省自己、提升德行罢了。  

    曾经有人问阳明先生:《论语》中记载叔孙(姓)武叔诽谤孔子,为什么圣人孔子也避免不了被人诽谤呢?

    阳明先生说:诽谤是从外面来的东西,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够避免。人贵在自我修养,假若自己确确实实是个圣贤之人,纵然别人都来诽谤他,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损害。就好像浮云遮蔽太阳,浮云怎么可能对太阳的光明有所损害呢?假如一个人只是一个表面端庄、内心丑恶的人,即使没有一个人说他,他的丑恶总有一天也会暴露出来的。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 诽谤、赞誉是外来的,怎么能避免?只要有自我修养,外来的毁誉就算不了什么。

    “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就是有意料不到的赞美,也有过于苛求的责备。如能真心求道,他人的毁谤欺谩,就会成为自已修炼心性的冶炼炉。若非真心求道,就会被外面是非毁誉动摇其心,就成了心魔。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责善即是破心贼之友军,如何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怎么可以不乐于接受而心存感激呢!

    3.正诸先觉,请师长责善

    阳明先生责善,落脚于责己之善。“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阳明先生犹言自己“恶且未免,况于过乎”,因而请求学生责善。常人更须请人责善,请师长、先觉者责善尤其关键。

    虽然“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亦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之时。真能虚已受人,以人为镜,以正衣冠;以师为镜,以正其心,此乃进步捷径。

    到此,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都学完了,阳明先生这八个字其实是“一”。四教条的根本就是“立志”。立志,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心想事成。志有多大,志向有多崇高,我们的事业就有多伟大;心性有多大的提高,事业就会有多大的拓展。如果我们不在这个根本上下功夫,所谓的那些学习都是无根之木,走不长远。

    第二十四届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立志勤学,就是要志于成为什么样的人,学做成为什么样的人,改过责善,就是成为这样的人要下的功夫。当我们至于道德的时候,我们就把握了人生的战略主动。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八个字的核心。我们立志,心上有能量了,自然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行动。

    《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