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鼠年的开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宅家抗“疫”成为新的生活状态。那么,如何利用好与孩子在一起的这段时光,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亲子交流呢?在此,我们给您六点建议:
一、引导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疫时期,卫生习惯成为了大家特别关注的重要话题。当下,疫情严重,家长和孩子要高度重视生活卫生习惯,讲卫生、勤洗手、不挖鼻,不吃手,天天干净身体好。家长要及时跟进行为,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带动和引领孩子。一方面,有关防疫的关键习惯要牢记,如:尽量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伴玩耍,出门谨记戴口罩等;另一方面,家长要重视每一次洗手、洗漱时与孩子的互动,把勤洗手、讲卫生当成一件必做的事、健康的事、快乐的事来落实。
二、与孩子一起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安排
特殊时期,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但同时要确保一日生活作息的科学性。孩子是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体,所以家长在假期一定要征求和听从孩子关于作息安排的一些需求,与孩子一起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安排。努力让睡眠、餐点、游戏、运动、学习、劳动等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当然家长要以身作则,早睡早起、按时进餐、合理饮食,保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规律。只有家庭生活规律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才可能规律。同时也要及时肯定幼儿积极的作息行为,疏导消极的作息问题,共同与孩子养成有计划、能独立,守规则、善管理(自我管理)的好品质。
三、与孩子共同参与室内微运动
防疫期间不适宜到户外,影响最大的便是运动。但是,家长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可以发现室内同样可以有非常多的有趣运动,当然室内大部分是微运动。所谓微运动即是三微:场地微;时间微;运动量的微。场地微,没有户外那么大的运动场地与空间,家里的运动场地是微小的;二是时间微,不可能像在幼儿园或户外自然环境里做长时间的运动,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片段时间或间隙时间进行,时间相对比较短,碎片;第三是运动量的微,运动量达不到户外自然空间中的量,微微出汗或有一定的运动量即可。大家可以根据孩子兴趣需要来选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在家也能享受到每天半小时到1小时的运动时光,在零散的时间里运动,促进孩子身体动作的发展。
四、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童年时期,游戏是一桩正当的事儿,儿童甚至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也应当经常做游戏……儿童的整个生活也就是游戏。”可见,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生活,幼儿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在家也应该像在幼儿园一样,有充分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孩子的游戏很简单,他们是游戏的能手甚至高手,不用担心离开幼儿园的玩具、教具、材料,离开网络孩子就不会游戏,相反,就是简单的生活物件,比如一个瓶子,一个吸管,一块手绢,甚至是一张图片、一本书都足以让他们玩得开心,并在玩乐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意义,尊重儿童游戏的天性和需要,尽量保障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尽量和孩子共同游戏,享受想象、虚构、挑战、创造、变化、合作等的乐趣。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并与孩子一起成长。
五、共同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居家一日生活需要动静交替,除了前面说的运动、游戏外,每天应该有固定的时间(一次在10-30分钟之内)与孩子一起静心阅读,这是孩子和家长健康生活、丰富经验、涵养心情、发展能力所不可或缺的。共同参与阅读活动,不是让他们背古诗、写汉字,更不是一字一句地把故事背下来,而是要支持他们以绘本为载体、以绘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活动。阅读中家长要多引导和鼓励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解读理解并大胆表达;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感受和欣赏孩子不同于成人解读的独特想法,努力让阅读成为享受,成为习惯,营造“书香家庭”。
六、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解释周围发生的疫情事件
疫情带给我们和孩子的除了切身的感受外,还有大量丰富的信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当下的疫情也有很多想要了解、想要探究的欲望。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关键词,高频词汇,所以相应的孩子也会对它存有很多的疑问与为什么。比如,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是什么样的,它很厉害吗?它怎么传染给我们的,为什么一定要戴口罩等等;而且孩子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造成的生活深有感触与体验,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不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不能见小伙伴,不能出去玩耍,更不能到外面吃饭看电影等。因此面对疫情,不能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外面有很多病毒,出去就会生病”,或一味地禁止出去,而是尝试引导家长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解释周围发生的疫情事件,了解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疫情防控知识,让孩子参与进来,建立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并从中收获成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和选择一些正向又适合孩子的信息和事件,让孩子关爱自然,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而不是专业术语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尽可能地用图画表征、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有趣的方式来带领孩子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