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毕业班学生陆续开学,但小学和幼儿园还早,得等到疫情完全结束。这个超长假期,宅家带娃对家长可真是一场考验。很多爸妈早已玩不出新花样,有的孩子迷上了看电视,有的爱上了玩手机。其实,陪孩子的节目有无穷多,多少文章都在介绍亲子游戏,像是桌游、手工、小实验、亲子体育等等,简直是汪洋大海。你可能陪孩子玩了一些,也可能都没玩过,或者有些就没兴趣。其实,不管玩不玩亲子游戏,和孩子的互动只要做到一点——同步互动,哪怕不带孩子玩什么,只当个跟班,也是高质量的陪伴。
一、什么是同步互动呢?
心理学家劳拉•伯克把同步互动比作情感舞蹈:敏感地给予孩子适时的、有节奏的、恰当的回应,双方都能适应对方的情感,尤其是积极情感,就像一对舞伴在跳舞。举个例子,相信妈妈们都和宝宝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宝宝几个月大时就可以主导这个游戏了,他会捂着脸来逗妈妈玩。宝宝捂脸时,妈妈会安静等着,宝宝“哇”的一声张开手,妈妈就会露出“哇,你回来啦”的表情,并和宝宝哈哈笑起来。这个小游戏,宝宝一般都会乐此不疲地玩很多次,除了有发现客体永久性的乐趣,更是因为妈妈会随着宝宝的情绪,时而安静,时而闹腾,两人的情绪同步,游戏里有完美的情感双向互动。这样的互动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社会化的认知和情绪表达都是在同步互动中学习的。
有个著名的“面无表情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实验中的孩子都是6~12个月大的婴儿。一开始,妈妈和宝宝正常交流,当妈妈突然变得面无表情时,宝宝会感到奇怪,用各种方式喊妈妈,如果妈妈一直不回应,宝宝会崩溃大哭。可以看到,亲子互动对孩子的发展不可或缺。互动不只有语言,还有眼神、面部表情、行为等身体语言。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明白面部表情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具备初步的社会化认知,并且意识到面无表情在社交中是不正常的,会尝试用各种方式(叫喊、挥手等)引起注意,唤回妈妈交流,重新建立互动。也可以说,婴儿从平时和母亲的交流经验里,学到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怎样吸引别人的注意。这就是说,我们平时与孩子互动时,给孩子什么感受,什么信息,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化方面的发展。
不只是婴儿,大一些的孩子、青少年,哪怕是成年人也需要这样的互动。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成年人的社交中,那些善于倾听、善于回应的人,总是让我们感到更舒服,这不就是高情商吗?没错,同步互动不仅是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也是在培养情商:我们和孩子的情绪是合拍的,这增强了孩子对他人情绪、他人传递信息的敏感度。孩子懂得观察别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接受他人的信息,并做出相应回应。
二、同步互动如此重要,怎么做呢?
没有固定公式,也无法穷尽所有场景。比如孩子发脾气哭了,我该马上安慰他,还是让他宣泄一下?该立刻满足他,还是和他商量?这要看当时的情境、孩子的年龄,方法上多试探多摸索,既不让孩子过度失控,又找到折中办法。这些互动就像舞伴跳舞,什么时候该迈腿,什么时候该控住,这个动作的力度该多大,等等,都需要舞伴双方去商量、去摸索,形成默契。具体到陪伴孩子,有个小技巧,那就是当跟班,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例如孩子在涂鸦,他画画时,我就默默看着,当他看我时,给我讲他的画时,我就回应,也许是回答他的问题,也许只是点头微笑,竖个大拇指,看孩子的情况来就好。同步互动要保证的大原则是,细心观察孩子,给予大致是可靠的、稳定的一贯做法,而不是看心情来定。生活中,孩子能感到父母是关心我的、理解我的就行。所以你看,带孩子,不是非要玩益智游戏孩子才聪明的,游戏中,也要看我们和孩子是怎样互动的。哪怕不玩游戏,孩子玩什么我们跟着看,只要互动是良好的,情感是有共振的,孩子的智商情商都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