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课堂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三十八)——各年龄段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建议

    时间:2020-04-01

    疫情期间,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怎么使用电子产品?其实,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一、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为什么幼儿阶段不能接触手机呢?首先,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其次,有专家表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那么,如果家有1-3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不要下载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二、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如果家有3-6岁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这样:

    1.父母家人手机尽量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读物。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三、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开始进入了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四、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