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课堂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一百零四)——妈妈越操心,孩子成绩越差?

    时间:2020-06-07

    无法否认,从十月怀胎开始,妈妈就比爸爸更早进入了为人父母的角色。不管是母性使然,还是为母则刚,妈妈们都在倾尽全力地学着去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有两极。有些妈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孩子培养得品学兼优。有些妈妈,明明耗尽了心力,却吃力不讨好,损兵又折将。而这三类妈妈,恰恰最容易弄巧成拙。

    一、心太软的妈妈

    大人常常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但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专家。有一条定律——苦难守恒定律: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他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作家沙拉曾在她的书里写道:心软是害,心狠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未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命运的馈赠,早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孩子越是得寸进尺的偷懒,社会越是变本加厉的惩罚。所以,千万别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无底线退让,该心狠的时候一定要狠。

    二、接受不了孩子现状的妈妈

    恩格斯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要大于人与猴子之间的差别。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能够轻而易举地接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却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所以,在这件事里,不是孩子不争气,害了妈妈,而是妈妈“揠苗助长”的焦虑心态,害了自己。对孩子寄予厚望,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不顾孩子自己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强求孩子争第一,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蒙台梭利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的人为的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为什么,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位网友的回答,令人深思:因为有些父母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孩子”,无法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苛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负重前行。这对孩子来说,犹如“四面楚歌”。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现状,就永远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父母越焦虑越失望,孩子越无助越灰心。土耳其有句谚语:每一只笨鸟,都有一枝矮树枝。接纳孩子的现状,就是递给孩子一枝矮树枝。对孩子有的放矢,孩子才会有信心“背水一战”。

    三、过分管束的妈妈

    照常理说,妈妈对孩子的学习煞费苦心,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妈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介入得越多,孩子对学习的反抗情绪越大。妈妈越是催着孩子学,孩子越是磨磨蹭蹭。妈妈逼得越紧,孩子越容易脱离预设轨道。白岩松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极致和完美。那么,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密不透风的管束。手里的沙,抓得越紧漏得越快,弦绷得越紧越容易断。父母想让孩子永远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去主动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研究学习规律时,曾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他把饥饿的猫关进笼子里,只要触动机关,猫就能逃出笼子,获得食物。刚开始,饿猫只是一不小心触动了机关,侥幸逃出。后来,饿猫通过不断地尝试,慢慢找到了打开笼子的方法。最后,饿猫只要一进笼子,就会立刻触动机关,打开笼门。实验证明:是饥饿感,促使猫一次次地努力寻找开门方法。同样地,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督促自己主动学习,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饥饿感”。给孩子一些自由掌控的时间,让孩子切换一下大脑,为下一次的全心投入吸取更多的能量。高效专注地学习一个小时,绝对抵得上孩子低效疲惫一直学。家长太操心,永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操心。一只风筝能不能飞得更高,全看放风筝的人愿不愿意松线。所以,越在乎孩子,越要学会适度放手。

    《规矩与爱》的作者曾说过:在做规矩的过程中,要能把爱体现出来,不仅需要极大的爱心,还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任何教育,过犹不及。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修行。管束孩子,克制自己。爱而有度,严而有方。如此,教育才能真正得偿所愿!与君共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