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课堂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一百三十四)——教育抓住这一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时间:2020-07-07

    比起成绩、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遇到问题,可以抓住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做文章”,当孩子产生自信了,会表现得越来越好。而这份信心带来的正面影响也会迁移到其他方面,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家庭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呢?下面这四点是关键:

    一、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心理学专家罗近月曾说过:“好好被爱过,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气来源。”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是从小获得的爱和安全感。有些父母爱孩子,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感受不到那份爱。有些父母爱孩子,总是带着条件,成绩好、表现好的时候是一种态度,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又是另一种,甚至会撤回对孩子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只会让孩子觉得成绩等外在条件比他自己本身更重要。渐渐地,孩子自己也习惯用外部条件来评价自己,自信心很脆弱,过分依赖来自他人的认可。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应当多陪伴孩子、多一些亲密的互动、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表达理解;当孩子不符合期望的时候、犯错的时候、失败的时候,依然能表达爱和支持;不管什么时候,都让孩子明白“有爸妈在”,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二、 尊重孩子

    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才会懂得尊重自己,这是自信心产生的基础。我们总是能见到欧美国家的孩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自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欧美国家的父母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具体表现为:和孩子说话时注意语气和方式,平等沟通,不大吼大叫;重视孩子的感受,懂得倾听,表示接纳和理解;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动用孩子的东西前要经过他的允许;允许孩子有秘密,不侵犯孩子的隐私。来自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让孩子产生自尊、自信。

    三、欣赏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3-6岁的孩子正处于主动和内疚的冲突中。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的探究行为受到鼓励,他就会形成主动性,乐于创造和探索。而如果他的独创行为总是被嘲笑、打击,内疚感就会超过主动性,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信心。很多时候,孩子的动力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和欣赏。如果没有妈妈的欣赏,爱迪生可能就会被当做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耽误了一生,不会成为后来的天才发明家;如果没有妈妈的欣赏,“到月亮上去”可能只会是阿姆斯特朗的一个梦,他不会成为后来的登月第一人。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潜能和自信,就在父母的比较和打击中消失殆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懂得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欣赏他、鼓励他,少一些比较、否定和打击。

    四、 信任孩子,放手让他多做、多尝试

    《人性的弱点》中写道:“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儿,获取一次成功的体验。”一个人自信心的最重要来源,就是能力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父母把孩子保护地太好,什么都不让他做,除了不利于孩子独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被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舍得放手,多信任孩子,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允许和鼓励孩子多尝试和探索。不过多地干涉、控制孩子,给孩子机会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在这样充分的自由和具体的实践锻炼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自然会越来越自信。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