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开始,许多家长都在孩子的计划表里写进了“阅读”,同时也有些父母感觉有点发愁: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吗?今天,小编来为您支几招。对成人来说,读书是一项深沉高雅的无价活动,读书可明理、增智、怡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不能激发兴趣,一切免谈。是孩子的问题吗?与其抓狂自家孩子缺乏人文素养、无法从书中求得“黄金屋”,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挖掘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原因:
1. 阅读规矩太多
孩子阅读的时间、地点、阅读时长、阅读习惯等,你是不是都一一设置了硬性规定?读书时不许说话;妈妈讲的时候不能打断,必须完整的听完才可以提问;不可以边读书边吃东西;读书时必须用手指着画面人物……读书本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规则太多,孩子还得一边读一边记得不要违反各种规矩,读到忘情坏了规矩,还会被随时打断训斥,人为造成注意力分散,多么痛苦。
2. 只追求数量
有的家长会提问,孩子阅读不达标怎么办?那么,你给孩子定了多少数量的标准,每天必须读几本,一个月读几本,一年读多少本?孩子的阅读数量超过多少是你与其他家长聊天时攀比的资本?一味追求数量,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阅读水平和能力是否能达到,囫囵吞枣,读了上千本书对孩子毫无益处,阅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3. 阅读时间不对
孩子正玩得高兴时,家长提醒孩子该读书了,拖着孩子从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抽离出来,来到书桌,塞上书本,孩子眼里看到的是书,心里惦记的还是刚才的游戏,他会开心吗?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
1. 选择孩子喜欢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可以带孩子到实体书店看看,让孩子自己翻阅,观察他们的关注点在哪些种类的读物上,是线条的还是色块的,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是动物的还是人物的,是现实生活的还是科幻想象题材的……一般来说,选择优质读物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几点:符合大众审美,充满艺术气息的,通过阅读能提高孩子艺术品位的;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的,积极向上题材的;能带动孩子情感体验的,能使孩子感同身受达到共情的;对孩子有所启发的,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学会方法、启发智慧的;体现高尚道德品质的。
2.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适合阅读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设置专门的阅读角,专门摆放图书,让孩子形成一到这个地方就应该读书,并能沉浸其中的认知与体验;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也在固定的时间放下电子产品拿起书来阅读;在孩子阅读时,家长减轻做其他事情的音量,避免打扰。
3. 尽量选择纸质书
尽量给孩子选择纸质书籍,色彩丰富的绘本、故事性强的读本可能更受孩子欢迎。相比电子阅读器,纸质书更有阅读仪式感,可触摸和来回翻阅,有助于孩子形成完整的阅读体验。
4. 家长陪伴读书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阅读的主动性,只买了书籍扔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阅读是不负责任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在孩子阅读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解答,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当孩子慢慢能够自己独立阅读,不需要家长讲解也能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时,家长可以慢慢退出共读,以陪伴为主,做到不打扰。
5. 用任务法激发孩子的阅读乐趣
如果孩子对阅读内容一直不感兴趣,可以在陪伴共读时给孩子提出一些阅读任务,设置悬念,让孩子带着问题来读书,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主动性和乐趣。
处理问题:当你想帮孩子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读书来做准备和铺垫。例如,当孩子想养鱼,那就找一些养殖类的书籍或画册让孩子学习,让他掌握养鱼的准备工作和具体步骤,让孩子自己学习完成养鱼任务。当他通过读书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时,就会对书产生信赖。记录生活:只读不写很难形成长久记忆。家长可以准备一块留言板或通过写便条的形式,给孩子做记录。比如孩子生日时给他写生日祝福,还可以把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各种小故事记录在留言板上,教孩子阅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文字记录生活,让他们明白阅读并不只是读书,还可以读其他文字组成的信息。
复述故事:亲子共读中,离不开讲故事,孩子都喜欢听家长讲各种故事,但如果只是家长单方面的讲,孩子的参与度不够。因此,你可以尝试跟孩子一起读完一本书后,让孩子跟你一起复述故事,谈谈故事情节、自己的感受,了解故事在孩子心中产生的影响,讲故事增加了孩子的参与度,“掌控感”会让他们对读书更加期待。
安排流程:故事有发展的要素,做事有先后顺序。借助书中故事和方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给他的生活做流程安排,比如玩玩具,把玩具从玩具箱里拿出来,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收回到玩具箱里,这才是玩玩具的完整步骤和流程。读书也是如此,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流程,跟孩子一起找线索,把故事完整的流程演出来,孩子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孩子的阅读习惯往往来源于他的父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不止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精力和情感的付出。书中有“黄金屋”吗?你就是孩子的“黄金屋”,给他源源不断的人生宝藏。
来源:家庭教育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