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课堂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一百七十)——除了学习,父母舍得在这4个方面投入,孩子更出色

    时间:2020-08-12

    生活中很多父母感到焦虑、觉得教育孩子很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在成绩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影响深远,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有格局的父母,不会只着眼于孩子的学习,他们懂得在以下4个方面投入,教育出的孩子更出色。

    一、孩子的教养

    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礼仪教养。一个孩子,即便成绩再好,若缺了教养这一课,就是缺了一项很重要的“软实力”,步入社会也很难走得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没办法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于美和道德上的善的辨别力,否则他更像一条受过很好教育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做起,讲文明、懂礼貌,会为他人着想,并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良好教养的样子。如: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谢谢”、“请”、“不好意思”等;餐桌就餐注意礼仪;公共场合降低音量,规范行为举止,尽量不打扰到别人;到别人家做客有规矩,动用别人的东西前要征求别人的同意;有规则意识,诚信守时、有序排队、先来后到;有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公共财物,乐于助人。不久前,《人民日报》曾总结出家长应教会孩子的40条教养礼仪,分为品德篇、社交篇、户外篇,非常详实,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好好引导孩子。如:不要故意窥探他人隐私;越小的承诺,越要信守;遇到麻烦先想解决办法;有礼貌地对待所有人;到别人家做客要守规矩;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尖叫、四处乱跑••••••教养就像人的一张名片,和有教养的人交往总是让人如沐春风,舒适自在。正如教育圈常说的一句话:“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二、孩子的眼界和见识

    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一个人眼界和见识的重要性。见过世面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通常不卑不亢,自信大方;他们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和包容,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心胸宽阔,有同理心,懂得体谅和理解人;内心强大,对于糟糕的结果不会太过纠结,敢于直面挫折,找出解决办法。见过世面的孩子,在知识储备和思维高度上的优势,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更智慧的选择和决定,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生活中,父母除了孩子的学习,也应该注重孩子眼界的拓宽、见识的培养。带孩子见世面不是出去旅个游、花钱吃个大餐就算见世面,真正地吸收知识,勤于思考,看得多,才会有所得。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人文艺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带孩子出去旅游,不是走马观花,拍照打卡,而是去之前先做好功课,给孩子讲讲当地的历史知识、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孩子会对那个地方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去体验新鲜事物、有挑战性的活动,如参加夏令营、学习感兴趣的技能、多接触大自然等。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勇敢地探索、试错,收获丰富的心得和经验。当然,父母的眼界、思想高度,也会深深影响孩子。因此,父母也应当保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库和思想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带孩子运动

    认识的一位妈妈告诉我,今年暑假什么班都没给孩子报,和孩子他爸专门带孩子做运动,学游泳、骑自行车。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每天坐在书桌前学习,要不就是待在家玩手机、看电视,用眼多,运动量却十分不足。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过少,也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直以来,运动的重要性和价值被我们严重低估了。近期,纽约大学神经科学的教授,Wendy A. Suzuki博士在一场TED演讲中提到:“美国一项名为“零时体育计划”的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因为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都能够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状态。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血管功能,改善代谢,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调节体脂,让孩子更有活力。运动可以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改善注意力。”有运动习惯的孩子,会更聪明,大脑反应速度更快,认知能力发展得更好,身体也会更健康有活力。当今社会上的很多人,都不爱运动。平时上班没时间,业余时间也只想睡觉、玩手机、吃喝玩乐,不乐意花费时间在运动、健身上来。于是很多慢性疾病、肥胖、腰椎、颈椎、问题早早地在年轻人身上出现,情绪也容易消沉,没有精气神。从小给孩子培养起运动的习惯,就是给孩子一个塑造起一个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这份积极的影响会伴随他一生。因此,除学习之外,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运动。自己先动起来,多陪伴孩子亲近自然、爬山、慢跑,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带孩子游泳、轮滑、骑自行车、攀岩等;尽量做到每周3-5次时长30分钟以上的运动,养成习惯。

    四、陪伴孩子

    当今社会,经济压力、各种现实生活的无奈,让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成了一种稀缺品;手机、游戏、娱乐化的内容,让“隐性失陪”现象也愈演愈烈:家长在孩子身边,却没有互动和回应,缺少情感链接,陪伴只是“陪着”。《朗读者》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能够得到父母良好陪伴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性格、情商、社交能力上的发展都会比较优秀。反之,孩子容易感受到被忽视、缺少安全感,影响孩子自信心、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家长在生活中,除了督促孩子学习,也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是一定要多长的时间,关键看父母有没有用心。在那段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不多加评判,只是享受和孩子待在一起的这段时光,积极回应他说的话、他的情绪,给孩子信赖、依靠、愉悦的感觉。这种高质量陪伴,会为孩子心理注入爱的能量,帮助他成长得更好。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