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家庭课堂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一百八十二)——家长注意!这些举动,一直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时间:2020-08-24

安全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安全感是什么?如何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说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其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安全型依恋″这个概念,是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最早提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而是要给孩子提供多种感觉刺激,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和存在,孩子才能更好地得到安全感。那么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呢?快来了解一下。

一、不要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很多的父母,喜欢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有些还不只是说说,还真的把孩子丢大街上,一个人走了,然后让孩子在人群中大叫。还有些把孩子推到屋子外边,大门紧闭,用抛弃来威胁孩子。很多时候,父母的态度对孩子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被抛弃。这是没有哪个孩子能够接受的,因为造物主将孩子塑造成小小的模样,可爱而柔弱,送到我们的手中,是需要我们好好去爱的,他们的内心也需要这样的关爱。所以永远不要以抛弃、不理睬来威胁孩子。不管什么情况,都要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是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哪怕是要长时间的离开,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心与你永远连着的这样,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二、你的累和委屈,千万不要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看到父母发火,孩子的本能是害怕,然后会觉得自责和内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爸妈会不会不爱我了。有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会更大,他们的内心会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没用,总是让父母生气。父母的情绪总是变化无常,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了,于是变得自卑。不管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因为在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给你带来的快乐会抚平你作为成人的辛酸。

三、不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这种情况尤为常见,有的妈妈见不得孩子伤心,会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不辞而别。比如,送孩子第一次入园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会用这个办法。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这很容易让孩子以为他是被你抛弃的,有的孩子一天都处于惶惶不安,更加没有安全感,并且在第二天更害怕你突然消失。面对和孩子分离,即使孩子大哭,也要主动告诉他:“放学妈妈就在门口等你!”“妈妈下班马上就回家了!”“妈妈有事要出门,奶奶陪你玩一天。”鼓励孩子主动跟你说“再见”,再履行你的承诺,及时出现在他面前,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了你只是暂时离开。

四、不带孩子或者抚养人不稳定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以工作或者没有经验为由,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等到孩子大一点,再接回自己身边。其实,孩子3岁前,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怀抱、温柔的触摸、低声的哄睡,都能快速地安抚孩子,爸爸妈妈的气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越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变得胆小孤僻。孩子3岁前,再难也要尽量自己带孩子。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