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逼”孩子养成一项兴趣爱好并坚持下去
才艺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是必要的,兴趣班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父母时间精力和家庭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但孩子有一项兴趣爱好并能坚持下去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比如阅读兴趣、一项体育运动、某项特长.......这些爱好短期来看无功无过,但是长期下来会成为孩子的一项特别的优势,不让孩子的放弃来得那么简单,让孩子懂得坚持的意义。因为孩子的童年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了未必会对父母感激,反而他们还会埋怨父母当时怎么不“逼”自己一把, 培养孩子某项好习惯和特长,指望孩子自觉是很难的,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坚持、耐心引导和陪伴,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二、“逼”孩子好好读书让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好好读书”几乎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口头禅。但很多孩子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每天坐在教室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孩子甚至觉得读书不是自己的事儿,是为了父母,是为了老师。读书不一定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不读书绝对是一条艰苦的路。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的决定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唯独让孩子努力读书这件事上是没错的。有的孩子觉得读书苦、读书累,选择一时的安逸享乐,未来可能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到那时,他会发现,不读书,人生的路也许根本没得选。
三、 “逼”孩子自食其力让父母真正地省心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把重点放在学习文化课知识上,却忽略了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其实,自食其力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父母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只有让孩子从小有了生存的能力,孩子的路才能越走越远。在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像是一种习惯。孩子很小的时候,学校和家长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生活中处处培养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孩子体谅他人。比如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自己背上书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句听起来很简单的口号,但让孩子学会很难,它取决于每一个父母如何从小事上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从洗脸刷牙、穿衣系鞋带到包书皮、整理书包,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菜煮饭,舍得放手,让孩子拥有自我服务和服务家庭的机会。把自食其力当成习惯来培养,才能养出真正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四、“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容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孩子偶尔的小毛病不可怕,怕就怕日积月累变成了坏习惯,而改掉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太多。乔布斯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养成习惯;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是在10岁前。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习惯非常重要,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没有耐心和毅力,也是因为在小时候错过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缺少养成好习惯的成就感。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好的社交习惯,能让孩子与人交往中更有分寸感,更受欢迎......小时候“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更加从容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