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谈到了批评孩子的注意要点(批评孩子,最不该做的一件事),许多家长表示很有收获。与批评相对,夸奖孩子,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自信、乐观、勇敢、坚毅的人。
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或表现好的时候,适当地夸奖孩子,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自发地往这些好的方面去努力。在孩子受挫、失败的时候,夸奖孩子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勇往直前,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表扬,也会伴随孩子一生,化作孩子心中的一股能量,让他在未来失意、挫败的时候,还能爱自己、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但日常生活中,夸奖经常被“滥用”、“错用”了,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有时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的确,夸孩子也是有讲究的,家长需要注意以下3点——
1、夸奖首先要真实
生活中,许多家长爱孩子,总把夸孩子的话挂在嘴边,常常很随意、没有根据地夸孩子,甚至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家长也要一通夸。
比如孩子随便做点什么事,搭个积木、唱个歌、就夸孩子“真棒、真聪明!”孩子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时候,想让孩子听话,夸孩子“你最乖了。”孩子要参加某个比赛前,想给孩子加油打气,夸孩子“你是最棒的!”“名不副实”的夸奖,会让孩子觉得你很敷衍,不重视他,引起叛逆的心理,故意做得不好;有时也会造成孩子的压力,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夸奖,反而更加退缩、不自信。
夸孩子首先要做到真实、真诚,发自内心的肯定,客观地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要用那些孩子还未达到的字眼去夸奖他。
2、夸孩子要具体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只爱听好话,经不起一点批评,十分“玻璃心”,很大程度上跟家长平时不正确地夸奖孩子有关。
孩子随便背了几句诗,马上夸孩子“真聪明”;孩子拿着扫帚学大人的样子扫地,家长高兴地夸孩子“真棒”;孩子给妈妈倒一杯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笼统、空洞的夸奖,有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生活中,如果总是用“真棒”、“真聪明”、“真好”这种字眼夸孩子,也会让孩子逐渐习惯这种被捧着的感觉,一旦遇到批评时就难以接受,害怕失败,禁不起挫折。夸奖孩子时,描述地越具体,越有说服力,也会帮助孩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美国小学老师曾制订了一个专门的“话术清单“,平时遇到孩子们表现优异时,避免“聪明”、“棒”这些空泛的词汇,具体地描述出事实,并给予肯定:
你很努力啊—— 表扬努力
这个方法真有新意—— 表扬创意
你做事情的态度非常不错—— 表扬态度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表扬坚毅
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 表扬勇气
你把自己的房间/书收拾整理得真好—— 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值得家长们借鉴。
3、多关注后天形成的品质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研究。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对每个孩子都进行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孩子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德韦克教授解释说:“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这给了我们做家长的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我们要谨慎评价和夸奖孩子。家长不需要对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给予过多表扬和赞美,比如智商、长相、身高......说得多了,孩子会把优秀归因于天赋和基因,而忽略了后天的因素,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真正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夸奖,应该是夸孩子努力的过程、一些需要后天努力才能形成的品质,比如认真专注的态度、不怕困难的勇气、乐于帮助别人的善良、负责任等。
这些基于过程和后天努力的夸奖,才会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不惧怕挑战,遭遇失败时也会更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来源:钱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