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心理学女博士,自从准备要做母亲的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做完美妈妈。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孩子一出生就面临母乳不够的问题,而我仍坚持母乳喂养,结果导致孩子在月子里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好不容易实现了纯母乳喂养,结果产假结束,孩子又开始不肯喝奶粉了。如今孩子四岁半,我依然需要绞尽脑汁让孩子睡觉前喝一杯牛奶。
回过头看,真是觉得可笑,我一心想做完美妈妈,可孩子却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与外面的世界》中提出“good enough mother”,国内心理学家曾奇峰先生把它翻译为“60分妈妈”,我觉得再恰当不过。
我的经历也为60分妈妈增加了新的含义,不盲从不较劲,没有完美与最好,只有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对。
更大的问题是,追求完美的父母旁边常常站着一个羞怯自卑的孩子。隔壁家就是这样。小男孩平时做事就非常谨慎,跟妈妈的大嗓门不同,他说话轻声细语。但是,我经常在楼道里听到孩子崩溃的哭声,伴随于此的还有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事没事,宝宝做不好,妈妈来!”
妈妈的各种代劳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的无能和妈妈的万能。我常常反思,如果大人事事都做得完美,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而且遇到挫折时,更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一个全能的妈妈带不出心灵强大的孩子,一方面源于妈妈从小给他的压力,另一方面源于他正在被剥夺的成长自主性。
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一起搭积木。那个时候,孩子每次都要看着我搭,自己不肯搭。而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玩儿积木的时候,他就会搭给爸爸看,而且跟爸爸说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我开始反思,妈妈这个完美的榜样给了孩子压力。于是有一天,我故意搭错了一块,结果立刻被孩子发现。我装作不知道地说:“是吗?是哪里呀?”
他既开心又严肃地说:“是这里呀!你看,应该是这样的。”他不但解决了妈妈出的状况,而且还越搭越好。有时候,我们灵机一动的不完美,就这样给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勇气和机会。
三岁多的时候,孩子突然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刚开始,我使出十八般武艺把自己装成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有一天,他问跟太空有关的问题,我实在不知道,只好说:“妈妈也不知道,回头去学习一下,然后告诉你答案。”结果,孩子特别开心地告诉我:“妈妈我知道答案,就是……”原来孩子是知道答案的,可惜我一直没有给他机会说出来。
从此以后,他只要问我问题,我都会先问一句:“你觉得是为什么呢?”我发现,孩子在我面前越来越自信了。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是我们俩都不知道的,他就会说:“妈妈,我们一起来想想看吧!”原来,孩子特别喜欢和他一起学习的妈妈。
父母不应沉迷于育儿的象牙塔,在各种精益求精的坚持中迷失,而应该灵活和从容地在孩子需要独立时给予他自主的机会,需要自信时为他创造发光的感觉,遇到困难时悄悄地以不被他察觉的方式给他以支持,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慢慢成为我们仰望的人。
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