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家长感叹:“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孩子还是没有长成我期待的样子?”
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困惑。
为人父母之后,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从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到习惯养成、知识学习、人际交往••••••方方面面都要操心,可孩子成长中,还是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令家长感到心累、迷茫。
其实教育孩子的本质,从来不应当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这种模式下的父母和孩子,往往也很难活出各自生命的精彩。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孩子一直不断地成长,父母一动不动留在原地插着腰指手画脚,又怎么能抱怨因为代沟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和孩子越来越远?”
家庭教育最好的样子,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具体应该怎么做,下面这4件事很关键:
1、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有一类家长,在孩子的问题上非常“尽职尽责”,希望自己能够面面俱到,做一个完美的父母,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帮助引导。
身边有一位妈妈,就是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报各种育儿课程,看各种教育类书籍,每次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因为工作不能陪孩子,就会好几天都处在自责、懊悔的情绪中。当家长过于追求完美,因为某些事情做得不好而苛责自己,就容易陷入焦虑、纠结、患得患失的状态中,会削弱改变自己、成长进步的动力。
而这样一种不稳定、不松弛的状态,又会传递到孩子身上,造成负面的影响。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60分妈妈”的概念,叫作“足够好的母亲”。能力范围内的,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养育孩子,在有些事情上做得没那么好,也不要过于紧张。家长的“不完美”,会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正如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儿童自有其精神胚胎,当我们表现中有微小瑕疵时,孩子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相反,一定程度的挫折,是他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对于‘不完美’这件事,最好的适应起点,就是自己的父母。”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家长能够接纳自己不完美,也就能够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不会过于控制孩子、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而是关注眼前这个孩子,因材施教。家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心态会更轻松、健康,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比起追求完美,家长松弛、笃定、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2、 学会跳出情绪的“陷阱”理性引导孩子
观察身边乃至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中最大的错就是掉进了情绪的“陷阱”。每当孩子表现得不如人意、考试成绩不好、给自己惹了麻烦时,家长总是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指责、评判孩子。被愤怒、不满等情绪裹挟的父母,思维是僵化、片面、偏激的,不能客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只会归结于“你这个孩子不乖/不行”。
而父母怒火下的孩子,一方面感到恐惧不安,没办法把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探索和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得不到父母具体有效的指导,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
父母管理不好情绪,不利于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进步。只有当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客观地思考问题,去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想要什么?自己为什么会有激动的情绪,才能更了解自己,同时能够给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当家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这项能力,就走上了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之路。
3、学会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走进孩子的世界
之前网上有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记得一个很美的回答:“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我想,参与意味着跟随着孩子的成长节奏,去重新探索和感受这个世界;意味着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他的情绪、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生命,对每个平凡的日子产生更深、更新的认识和感悟,获得二次成长。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常常忘记了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做事方式,总是催着孩子快一点,不耽误自己的事情,或者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些错误的做法,都会破坏孩子的生命体验和内在的成长潜能。家长们也常常会习惯于成人世界浮躁、庸碌、快节奏的生活,而错过了很多特别的风景,忘记了停一停,去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不妨慢下来,让孩子充分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和体验,比如花一下午的时间玩积木,在路上观察一只蜗牛••••••
慢下来,跟随着孩子,家长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滋养。
4、关注自我的学习和提升
很多家长有了孩子后,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却逐渐忘记了自己的人生课题。
放弃了自我成长的父母,容易把自己对人生的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于是喜欢控制孩子,安排孩子的人生。
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容易把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看孩子不顺眼,朝孩子发脾气。这对父母和孩子的个人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不仅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会用身教的力量,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比如在家里不要总是沉迷手机、追剧,可以多看书、写字、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空余时间,从能做的事情做起,一步步踏实地行动,改掉坏习惯,不断完善自己,慢慢靠近目标。
来源:钱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