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相应的电视剧、听到街头巷尾以及人们聚会时的话题:你的孩子恋爱了吗、结婚了吗、有朋友吗等等。当下适龄男女青年不恋爱、大龄男女青年不结婚等现象比较普遍。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统计,2018年结婚率为7.2‰。当下的年轻人恋爱、婚姻等成为父母比较担忧的问题。也常常出现催婚现象、租个男友(女友)回家过年、相亲等主题的作品反映时代的动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怎么调适?今天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如何调适这一现象:
一、调整认知,摒弃追求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认知到这点时,就等同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接受了他人。
二、走出原生家庭的固着。一个人原生家庭的状况,决定了对未来婚姻的预知。感觉自己也挺好,免得吵吵闹闹。原生家庭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常给我们警醒,避免陷入婚姻的误区。
三、 扩大生活交际圈。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圈子太小,没有适龄青年,又不愿意或没机会走出自己的交往藩篱。应丰富业余生活,参加自己单位以及专业机构组织的社交平台,这样可以结识很多朋友。
四、提升生活品位。生活枯燥单一,生活轨迹狭小。满足于家、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手机两主流的模式。交往嫌麻烦、琐碎。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朋友圈,打球、看电影、听音乐、户外活动、旅游等。在活动中结识朋友,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及品位。
五、学会接纳包容。彼此之间各自为政,谁也不包容谁,很难达成一致,付出,觉得不值得,故迅速分道扬镳。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有合作共赢理念,二人恋爱性情、交往方式等需要磨合,非改变。
六、断根固有约束影像。小时候父母担心早恋的约束机制在脑海中形成固有印痕,时时影响着择偶心理。时常分析自己的心理,是否存留儿时的家长约束或逆反情结,理清自己的心理及行为就会有所突破。
七、解决矛盾不逃避。世界就是一个矛盾体,人与人之间也会有矛盾、有争执、有纠纷,不要因为矛盾就去逃避,解决矛盾是成长的过程,也是两人感情越来越好的一个过程。沟通及时到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策略。
八、责任制约。传输责任意识,恋爱、结婚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为社会、国家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当年轻人意识到肩负的责任时,就会改变我行我素的思维,同时身边的人恋爱结婚的比例越高,越能对同一行为起到推动作用。
九、提升爱的能力。增进爱的营养,家庭教育、爱的教育滞后,成绩教育、卓越教育贯穿成长过程始终。我们相应部门有很多联谊机构,其主题的倡导未必一定是婚恋,可以称为“爱”能量俱乐部、“爱”心加油站等,这样更有吸引力,避免不好意思加入。在这里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活动、讲座等,提升“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