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了解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聚力当前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难点和焦点,为更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我们就当前家庭教育工作展开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涉及18个区、县(市),调查对象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及在校教师,采取扫码问卷调查,开放式征询的方式,参与调查的师生共15387人,家长21308人。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性别构成和家庭居住地看,调查对象68.3%为女性,31.7%为男性,城镇占75.9%,农村占24.1%。从年龄构成和家庭角色看,18岁以下的学生占28.9%,成年人即家长及老师占71.1%,其中,家长占60.1%,在校老师占10%。家长中,年龄在60周岁以下占87.5%。从文化层次看,初中及以下占比8.9%,高中或中专占比24.7%,大专占比26.2%,大学本科占比36.6%,研究生及以上占比3.6%。从从事职业上看,职业覆盖面较广,涵盖工人、农民、公司企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多个行业,其中,前三位分别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占比分别为32.6%、16.8%和15.7%。
(二)调查对象家庭教育状况。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来源渠道”调查显示,35.5%家长回答是自身摸索,45.5%家长回答是他人经验和长辈教导,仅18.9%的家长回答是通过学习书报、广播、电视或网络而来,寻求专业人员帮助的占少数。在家长最看重孩子哪方面的发展方面中,排在前三方面的是学习成绩、身体健康、道德品行。选择安全及生存能力的发展方面的家长占35.3%。在孩子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中,21.1%的家长回答占比25%,55.3%的家长回答占50%,23.6%的家长回答占比75%以上。在家庭教育主体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学习检查与辅导、品格教育、习惯培养、情绪疏导、交友的调查显示,以父母共同承担、妈妈为主占前两位,比率分别为68.6%、21.5%,以爸爸为主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及品格教育占5.3%,以老人为主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辅导占4.6%。
(三)调查对象家庭教育方式与需求。关于“家庭成员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方式”的调查中,赞同口头沟通说理、家长以身作则占多数,尽可能多花自己时间关爱、陪伴孩子占45.1%,调查也显示,有6.7%、10.2%、13.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中采取体罚或冷暴力、单一命令式、交给家中长辈照顾教育。个别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占比24.5%,家长没有必要主动过问。对“家长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什么”调查中,60%以上的家长选择个性化的免费家教指导的形式,75%的家长需要公益的家庭教育讲座,57.9%的家长需要家庭教育广播、电视及新媒体栏目等,38%的家长对社区(村)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需要,27.8%的家长要求给家长设置每周半天带薪育儿假。对于“家庭教育地方性政策出台是否有必要”的调查中,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同时希望政策明确“家长陪伴的时间、学习内容、权利与责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及主要负责机构”等相关内容。
(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制定《关于指导推进哈尔滨市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满足家长和孩子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在阵地建设上,创办市家教管理服务中心和家长学校总校,建立幼儿园、中小学等家长学校1171所、社区(村)家长学校1459所、留守流动儿童指导服务中心65个、儿童之家44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社区的工作网络,为全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平台。在队伍建设上,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和培训规划,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培训。在家庭教育网络和新媒体服务平台建设上,建立网上家长学校190个,创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服务平台48个,开设家庭教育网上大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为更多家长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指导服务。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教育需要的相关问题中,梳理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对家庭教育冲击很大。由于一些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需求导向,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成才观念受到很大冲击,许多家长把高学历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和成才标准,只用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孩子的进步,把督促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第一位的责任,忽视对孩子个性、精神、良好品德形成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智育理解为提高学习成绩。调查显示,36.7%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做人、交往、处事、人格、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应对解决,没有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长远眼光。
(二)家庭教育主体缺乏教育责任合力。调查显示,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传统家庭是家庭结构的主体,占比为69.8%,父母一方抚养单独承担家庭教育即离婚或丧偶家庭占比24.9%,而由老人承担家庭教育的即留守儿童家庭占比5.3%。这表明,夫妻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教育责任合力不够,有的年轻父母干脆把孩子交给老人代管照料,没有很好地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调查中,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由学校和老师铀,家长只要把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好就足够,有的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父母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去爱,等等,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合力缺失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获取家庭教育支持的主动性不够。今天,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家庭教育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更加开放、便捷,这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受到冲撞,家长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在工作之外,许多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从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过滤出科学的理念和知识;价值观念的冲突加剧了亲子冲突,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互联网上的黄色网站和色情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诱导误导,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侵蚀着家庭教育效果,这些新课题使很多家长急需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日渐凸显。本次调研,父母离异、重组、单亲及其他类型家庭比例较高,达到18.1%,这些家庭生活境况相对复杂,家庭教育问题突出。还有随着农民离乡进城打工、经商的人数增多,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其家庭教育监护角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得不到保障,除教育质量不高,学业困难等问题之外,在人格发展上,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价值观易发生偏差,有的甚至出现道德失范、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其成长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成为家庭教育的难点。
(五)我市家庭教育政策体系亟待健全完善。目前,全国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正在论证中,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并已经完成修改;全国已经有江西等七个省出台家庭教育条例,各种地方性法规也相继出台,为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市制定了《关于指导推进哈尔滨市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但就家庭教育发展长远看,家庭教育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缺乏政策法规支持,特别是对于行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广大家长,缺少普惠型的政策措施帮助其履行社会责任,其它地方性法规也亟待完善。
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家庭建设作出重要论述,鲜明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做好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大力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教指导服务,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才能切实担负起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家庭教育协同推进工作格局。要推动制定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政策,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面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推动促进我市家庭教育发展条例等地方法规出台,将家庭教育纳入我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成立家庭教育领导、指导专门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工作统筹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合力促进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指导服务阵地建设与发挥效能,特别是要做好儿童早期、贫困地区、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方位提升家庭教育管理水平。
(二)突出家长尽责,大力提升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方法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效。要将强化家长主体责任,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作为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亲子阅读”等活动,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基本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典型和经验,引导家长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积极创新载体,开展好家风好家教主题活动,引导家长特别是母亲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中发挥独特作用,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三)重视家教研究,强化家庭教育科学指导。重视对家庭教育现状、政策及理论的研究。要定期组织开展调研,了解分析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需求、家教热点及家庭教育创新经验,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对家庭教育政策研究,为满足家长多元化需求提供政策性指导与支持。注重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会及研究机构作用,依靠家庭教育专家的研究力量,对家庭教育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用理论思考指导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