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项目化推进
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三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
时间:2013-07-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就业转移、进城(异地)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流动)儿童”作为新的特殊群体在不断壮大,使得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留守(流动)儿童正面临着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目前全区共有留守儿童288人,流动儿童2559人。2008年末,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在我区建立了第一个“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多年来,为使全区留守(流动)儿童普遍受惠,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整合资源,项目推进,构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家庭尽责的“三位一体”关爱服务服务体系,切实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道里区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留守儿童示范区称号。\r\n 一、政府主导,多元筹资,项目化推进\r\n 2009年初,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了道里区政府工作报告、“道里区政府2009年为百姓办十件实事”之一和政府127项大项目工程。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区妇联、区教育局、19个街道、4个镇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制定了整体工作规划,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分工。项目主管领导梁野区长及时主持专门会议作了 “认识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的指示,形成了政府统筹资金、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五年来,道里区妇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各乡(镇)的中小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实行资源共享,多元筹资,项目化推进,全区各委办局、各学校、街道、镇多个单位先期为此项目投资35万元,为各“中心”的基本设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分区域成立了13家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切实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其经验已收编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示范集锦》中。\r\n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r\n 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一是明确学校的主体地位。在留守儿童聚集校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服务资源,先后在全区13个学校建立了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几年来,在全区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区妇联作为包项目单位,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实现了“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六有”,即有牌子、有场地(活动场地不小于45平米)、有设施(有电脑、电视、课桌椅、书柜、档案柜、图书500册以上、有运动器材球类、棋类、跳绳、手工器具等)、有制度、有志愿者队伍、有活动(开展“每月一访”、 两地书亲子情、座谈会、心理咨询、作业辅导、读书、体育竞赛等)。区教育局、区妇联多次深入基层,在建立档案、工作制度、设定各类活动载体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各“中心”积极行动、创新工作,粉刷墙体、精心布置活动室、组建队伍(每个中心不少于3支队伍,如阳光伙伴(752名)、知心姐姐(576名)、爱心妈妈(478名)等),建立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为全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服务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家庭教育关爱补位系统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生活,因与父母沟通减少、缺乏情感寄托等而出现早期教育缺失、学习成绩滑坡、情绪低落等问题,尤其是隔代监护或监护缺失家庭,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多。所以,建立家庭教育关爱补位系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立足社区(村)“妇女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关注、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矛盾纠纷问题,做好安抚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等,及时了解、解决、反馈留守儿童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干预;各级妇联坚持“访妇情”走访入户,主动与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沟通,组织志愿者对于隔代监护无力、监护缺失等留守家庭要主动介入,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关爱;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监管服务系统。全区构建了包括镇政府、社区、村委会、妇联、团委、工会、学校、派出所、卫生院等机构在内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监护人、留守儿童的“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积极发挥企业、非政府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作用,广泛吸纳志愿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教育、生活等问题,同时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管理、督促责任。 (我们四个镇已建立了公办园,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r\n 三、搭建平台,注重实效,让关爱实事化\r\n 为实现“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指导、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的目标,我们充分发挥“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的作用。每个“中心”均建立了“心灵驿站”,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并设有跟踪反馈记录;鼓励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必须回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了汇报,加强了亲情交流、沟通,每到假期,各中心均开展亲子活动;定期开展棋类、绘画、运动等各类比赛活动,看各类优秀影视片,上网浏览等,丰富课余生活;举办“爷爷奶奶”培训班,为监护人传授科学的教子理念;各中心纷纷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温暖每只手”活动,给留守(流动)儿童在生活上予以资助、学习上给予辅导。在节日期间,区妇联组织道里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和市妇联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教师深入到农村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给孩子们作集体的心理辅导,让她们建立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来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在节日期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区慈善基金会、道里区贾秀芳救助贫困妇女儿童资金等,五年来共救助贫困留守(流动)儿童2910名,金额达125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r\n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n 一是资金、人员、阵地仍是问题。虽然我区做了项目化推进,政府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对留守儿童之家长效管理仍存在资金、人员、阵地的资源配备不平衡,管理上存在着地域差异。建议上级给予专项资金划拨,解决人财物问题。\r\n 二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大多为老人,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成为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能有父母陪伴和监管。因而建议政府是否能出台举家全移的优惠政策,为外出务工的家长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提供刚性政策,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构建社会和谐因素,也是城镇化的必要环节。\r\n 三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容易焦虑,容易成为他们最大的心理问题。研究发现,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甚至直言“恨自己的父母”。可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心理咨询工作,但仍然力度不够,存在师资问题,希望上级给予支持。\r\n 四是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照顾而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由于监护人医疗知识缺乏、身体多病、经济条件不好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会耽误病情,导致治疗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增加其医疗保健权利的问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给予共同关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作为当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r\n 五、下步设想\r\n 按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90%以上的社区要建立儿童之家,因为我们是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国家级示范区,所以,我们想同政府申请,把在社区建设儿童之家做为明年为儿童兴办的重点实事项进行操作,整体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r\n